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基本信息
书名: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作者:保罗·科埃略(巴西)
译者:闵雪飞
原版名称:Veronica Decide Morrer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小说简介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是保罗·科埃略“第七天”三部曲之一,另一本《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之前已经介绍过。“第七天”三部曲,也就是以七天为故事周期展开的三部小说。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主人公她自己谈不上很幸福,也谈不上不幸福,正因如此,她再也没法忍受这种生活。因为自己每天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并且预感以后也将一直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任何的意义,二十四岁的维罗妮卡决定服药自杀。醒来时,她却发现自己躺在一家精神病院,四肢捆绑、一丝不挂,并且患上严重的心脏病。并且——她被告之,她仅剩下最后一周时光。在与疯人们的短暂相处中,她出乎意料地体验到人生的欢愉,找到了真实的自我,甚至找到了令人怦然心动的真爱,生活的热望前所未有地燃烧起来……可是,她那已到尽头的生命还能挽回么?
你是上帝独一无二的创造呀
小说中最有触动的一句话是:“你与众不同,却希望和别人一样。我觉得,这可称得上是一种恶疾。”上帝在创造我们的时候,赋予了每个人不同的气质和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就像在森林中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都应该保留自己最独特的那部分,尽力发现自己的长处,尽一切可能让它发光发亮。虽然这个世界强调合群,多的是随大流、从众,但大家都这么认为的事,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小说中的两个故事,一个是打字机或电脑键盘的作用。为什么键盘上的字母排序不是规则的?人会想是有一定规律的,为了方便更快打字。但其实不是,这样设计只是为了减慢打字速度,而不是为了更快一些。那为什么人们会接受这样的排序?因为它已经成为唯一的标准了,那它就是正确的,人们自然会接受这样的排列。没有人会想着去打破这个既定的样式。另一个是关于佛罗伦萨主教堂的乌切洛之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钟表都是顺时针方向走的,唯独这一座钟是逆时针转动,因而它被人们视作“颠覆”与“疯狂”的象征。但从来没有人说过,顺时针才是正确的,这只是人们所习惯的,而逆时针是违背了人的正常思维。同理,人也是一样。当你躲在人群中时,你和所有人都一样。但当你稍微显出一点不同的时候,你可能就会被当做怪胎,遭到歧视和排挤。现在好多事情人们已经不在乎是对还是错,只要是潮流和趋势就去追捧。
学生在学校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原本是最正常的,但今天的大学里,混日子的人多过了努力学习的人。一个寝室里,突然出现一个每天认真上课,认真做作业,认真学习的人,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说不合群,很容易就会被孤立。工作中,勤勤恳恳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的人,不会奉承,不会弄虚作假的人,反而会被视作另类。越来越少的人会去想事情原本应该怎么样,越来越多的人随大流随得心安理得。慢慢地我们会变成从前我们眼中最庸俗的那类人。生活不用多幸福,差不多就行,人也不用多努力,过得去就好。这样的日子过久了,慢慢就会生出一种苦病: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生活一成不变,碌碌无为。原本应该闪闪发光的特点,也渐渐失去光芒。幸运一点,可能你有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但不幸地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觉得自己的与众不同是一种病,不会去欣赏,反而想要隐藏。生活也是麻木的,连反抗的想法都没有。
愿意我们能记住: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独一无二的创造,每一个人都有他与众不同的美丽。对你独有的光芒不要害羞,不要隐藏,尽情地散发出来。热爱生命,热爱自己,我们才不至于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生活也才会有意义。
小说摘选
我们怎么看世界,世界就会呈现出什么样子。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特质与天性,追求快乐与寻找冒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一次冒险,胜过一千个安逸的日子。
很奇怪,我们不屑与他人为伍,却害怕自己与众不同。
正因为她觉得一切都无所谓,所以生活给她什么,她便接受什么。少年时代,她觉得选择为时过早,而现在已是青年,她又觉得改变为时已晚。
只有人有条件去疯的时候,人才舍得去疯。
什么是真实的自我?
就是你到底是什么样,而不是别人觉得你是什么样。
现实就是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如此的事。它不需要是最好的,也不需要是最具理性的,只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即可。
她再没有气力去做自己,其实她和世界上所有人一样,需要其他人才能幸福。
生命是值得的,无需忍受所谓的痛苦。
我想继续做个疯子,按照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其他人希望的方式生活。
一切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