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个寡妇
第九个寡妇
图片丨《第九个寡妇》封面
作者:严歌苓
推荐指数:★★★★★
从11月中下旬起意要写小说,就买了严歌苓老师的一系列长短篇小说,足足花了快一个月时间,断断续续,终于把《第九个寡妇》这片长篇精品小说拜读完,好过瘾。
1.关于作者
严歌苓,女,当代著名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代表影视作品《芳华》、《金陵十三钗》、《归来》、《第九个寡妇》、《一个女人的史诗》等。她的作品被评论家称赞为“近年来艺术性最讲究的作品…小说有一种扩张力,充满嗅觉、听觉、视觉和高度的敏感性”,大有“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之概。
作为女性文艺爱好者,自然喜欢这种细腻又能行云流水写文字的作家。读她的作品,有乡村土地气息、也有官民鱼水情、有军政更迭,更脱离不了男女情感。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法磨灭的。1958年出生的她,1970年考入成都军区,成为一名跳红色芭蕾舞的文艺兵,以至于《一个女人的史诗》、《芳华》等几个作品里面都写过女主角有文艺舞蹈参军的经历...灵感源自于生活着实不假。
第九个寡妇
你会发现,灵感源自于生活着实不假
2、关于本书
故事讲述从1944讲起,至1976年,32年时光中,发生在史屯镇的纷纷扰扰。就像乡镇大舞台,大小人物悉数登场。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是大历史中小人物的生命歌哭。很明显,大历史是1944-1976年间的历史背景:1945日本投降、1947国共谈判破裂、1948三大战役、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1960大跃进、1957-1958人民公社、1966-1976文化大革命等大事件。
也许是因为在学习写小说的缘故,作者对每个人物的刻画、对每个故事情节的穿插,我觉得都很精彩。这是近期我读过的书籍中,最让我津津乐道的一本小说,拿起来就能被里面的只言片语吸引,主要可能是因为:虽说是大历史背景,人物角色不多,围绕孙家三代展开,人名又简单。重点是每个场景刻画生动,栩栩如生,脑海里随时可以脑补故事发生的情节及画面。后来细想,或许是因为作者是优秀的编剧,文字风格画面感强,亦或是读者脑洞大开极富想象。
3、关于故事人物
王葡萄是严歌苓笔下最光彩照人的女性角色之一,强大而嚣张、坚忍而娇媚,其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使其超越了人世间一切利害之争。
孙怀清是史屯一带的大户人家,开一个店铺,种50几亩地。大儿子孙少隽,二儿子孙少勇,小儿子铁脑。
如果说发生在王葡萄身上的事情像一粒粒珍珠,那么孙怀清的故事就像串起珍珠的那根线。前面说的小人物的生命歌哭,大抵是小人物孙怀清为代表的人生悲惨遭遇实写及期间史屯一带更多小人物命运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
家族线
王葡萄是孙怀清的童养媳。后许配给小儿子铁脑。正如人如其名,铁脑铁脑,就是傻呆愣,后来被鬼子给杀了,留下葡萄当寡妇。谁知葡萄与二哥孙少勇好上了,且生有一子,名挺。本来无比般配心心相印的两人,在“打土豪”大环境下,孙少勇大义灭亲供出父亲,孙怀清被捕。本无力回天去拯救公公孙怀清的情况下,殊不知大哥孙少隽买通行刑人员留了孙怀清半口气被葡萄就下,并且藏于地窖20几年。本以为20几年都躲过去了,到1976年孙怀清可以平反,不料,没有等到那一天,孙怀清离开了。
感情线
作为寡妇,葡萄的感情生活算得上丰富。
夫君早逝。
嫁给铁脑,孙怀清给儿子儿媳办酒半了三天三夜,请村里的人大吃大喝。
梦中情人,仓促离场。
铁脑死后,遇到了朱梅,时年十八九岁,一个拉琴的戏子。也算情窦初开,着迷一时。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朱梅离开史屯上北京。后葡萄上京寻找,得知身故噩耗。
意外爱上二哥,义无反顾。
后怦然心动爱上孙少勇,但因藏匿孙怀清,无法与孙少勇正常关系恋爱,毅然决然的断了孙少勇的念想,哪怕生下孙少勇的孩子,也故称是春喜的,绝望之下,孙少勇娶了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生活并不幸福。好在年至四五十岁的时候,孙少勇妻子得知他和葡萄的曾经而离婚,索性在医治父亲孙怀清的同时一起照顾葡萄。
遇上冬喜,相知,相爱,相惜。
除此之外,在离开孙少勇后,葡萄爱上了模范、刚正的史屯书记冬喜。不料在抗险救灾过程中英年早逝。
还有一段走肾不走心的感情。
冬喜弟弟春喜,一半嫌弃葡萄一半又对她倾慕有加。学成归来接了哥哥史屯书记的位置,后也与葡萄有染,并且在藏匿孙怀清这件事情上,有保护过她。
用葡萄自己的话说就是,但凡有点爱春喜,就不会将他的军大衣藏起来,口袋里还有写给葡萄的信。也许这件衣服日后还能救公公一条命,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短暂的闯入,开始一段没开头没结尾的感情。
朴同志是一个北京派来的记者。就像知己般互相取暖。因告知藏匿公公的事情,在极大信任前提下又不愿被迫做合谋者,所以离开了史屯。但是朴同志笔下葡萄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得广大读者的心。后来再次回到史屯也无奈已为人夫人父。
命运线
除了葡萄,用她大智若愚的智慧、勤勤恳恳的劳作、坚忍不屈的形象在跌宕起伏的经历中与残酷岁月斗争,在时下史屯人民记忆中留下色彩最浓烈的一笔。小说中不止一处提到她:博大宽广的胸怀里不懂得什么是惧怕。
但是我觉得,她的一切,都是因为心中那股正义与善良,从她私自救下公公孙怀清那日起,她的人生轨迹就变了。谁又不说,从孙怀清买下王葡萄的那刻起,自己的人生也在发生着改变呢?
孙怀清,从一个小资产阶级蒙圈似的变成了大恶霸老财主,还被判死刑,还好之前从善积了点德,刀下逃生留下一条命,可是终年不见天日,也算是体验另一种人生了。期待文革结束希望得以平反,确被老天一点一滴的收走了性命。与其说造化弄人,倒不如说人定胜天,也许只要坚持那一口气,过了1976年,就能迎来好消息...
黎明前的夜最黑,也最难熬,坚持下去可能就天亮了呢。
不少小说中的人物风风火火风光过,后来也被批斗,平反,触碰规则,打压,又解放等等。
在时下大历史背景下,确实无法判断孰是孰非,但是大是大非应该是清楚的。王葡萄虽豆大的字不识几个,但是她懂得忠孝廉耻勇,踩住底线,活得问心无愧。哪怕是一个寡妇也能凭借智慧、双手,养活自己,养活公公,还养活孩子,这实属不易,比较那些口中大义凛然,实则狐假虎威、随波逐流的政客智慧的多,淡然的多。
第九个寡妇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察言观色,
只听见了耳朵听见的,
只看到了眼睛看到的,
以为这就是爱。
或许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主人公王葡萄、孙怀清身上看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看到的是葡萄眼睛里的那种无畏,这个无畏不是无知更不是疯狂,是胸怀是眼界是明辨是非的能力。
他们让我更加相信,比起逆流而上,我更怕随波逐流淹没在平庸里。
其实对于这本小说,我收获更多的是作者的叙述手法,人物出场安排以及人物形象刻画。
关于感想
小说经典桥段
“少勇一旦和这孩子拉扯起父子关系,把这个院子的安全全毁了,他也就躲不成了。”
“他听出她的意思是啥事都过得去,过去了还得好好活。她还年轻,只要帮他躲过这关,生养十个八个都不在话下。他已经躲了一整年,还要躲多久?真像葡萄相信的那样:什么人什么事在史屯都是匆匆一过,这么多年,谁在史屯留下了?过去了,史屯就还是一样活人过日子。什么来了,能躲就躲,躲过了就躲过了。孙怀清听着葡萄两脚蹬踩着地窖隔壁上去了。她从来不拿什么主意,动作、脚步里全是主意”
这段作为葡萄心理独白,也阐释了她为什么不能让儿子留在身边抚养,为什么不能让少勇与孩子相认,终究是因为她20几年来的坚持,让孙怀清活着,活着才有希望。
描写发现二大眼睛失明
葡萄把油瓶拿起来,给油灯添油。
她忽然听见二大(孙怀清)说:别点灯了,我能看见。
她想,灯一直点着呢。她把灯捻亮些。
她见咋好的扫帚齐齐摞在一边。二大的手慢慢地、稳稳地摆弄着高粱杆、高粱穗,他的眼睛不看手里的活儿。高粱杆高粱穗在他手指头之间细细的响动,刷拉刷拉刷拉。她把手伸到他脸前晃了几下,手停在空中。
二大瞎了。她想问问,他啥时开始看不见的。但她没问。
描写失明眼睛的观察力
山野的黑夜和白天分明的很,二大还没瞎完的眼睛能分辨出来。尤其是好太阳天,他一早就觉出来了。一片灰黑的混沌上有几块白亮,那是上到坡顶的太阳照在庙的窗上了。
无奈将黄狗拿给民兵处置的挣扎场面
黄狗什么也不明白,以为这天黄昏和昨天没什么两样,就多了一盆飘着大油的面汤。它喝得咕哒咕哒地响,尾巴在领情又在得意。
喝了汤,黄狗就要回它娃子那儿去。葡萄说:“黄狗”
黄狗站下来,回头看着她。葡萄说:“黄狗,过来。”它摇摇尾,不动。葡萄把声音放得凶狠,嗓门憋粗,吼道:“黄狗!”
黄狗慢慢地走过来。她脚边搁着绳,大拇指那么粗的绳。黄狗眼睛信得过她,身子信不过了,劲留在后头,眨眼就窜开的架势...
|